首頁 › 認識監理 › 認識監理 › 監理業務介紹
認識監理前言top
交通部為加強公路監理業務之管理與監督,提升行政效率,強化便民服務,自民國七十年十月委由電信總局數據通信所負責規劃、設計與開發,於民國七十三年三月啟用,分五期推動,至民國七十五年二月全區連線作業,建立全國最具規模之分散式公路監理電腦網路系統。惟因業務量及業務範圍不斷擴張,致使原有之迷你電腦主機HP-1000滿載,且限於架構無法再擴增,數據通信所遂於七十八年度「全區公路監理業務檢討及第二代系統發展研討會」上,提出「第二代公路監理電腦系統建設計畫」草案,經與會監理主管研討、修正後,提出「第二代公路監理電腦系統整體規畫書」。 自民國八十二年八月至八十三年二月協助各監理處、所陸續啟用第二代公路監理電腦系統,賡續第一代便民與提高服務品質之精神,採用更易擴充之架構、更親和之視窗型輸出入介面、更易管理之通信網路、力求簡化之作業程序、完善之系統安全措施,並整合其他監理相關業務,提供各項管理與決策資訊,同時結合「公路監理資訊服務網路」以擴大監理服務範圍,俾使監理業務邁向新的里程。為充分運用第二代公路監理電腦系統功能及網路設備資源,發揮為民服務的最大效益,並為免民眾奔波往返戶籍所在地辦理監理業務,公路監理系統首創民眾可越區辦理各項監理異動服務,八十三年十月至八十四年二月分三階段先行試辦全省越區異動連線作業,八十五年三月將此業務推廣至全國各監理單位,俾確全方位便民服務之目標。 八十六年起,公路監理電腦系統為因應新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違警案件將全面移轉公路監理電腦系統列管、汽機車強制責任險納保資料之移入、公路監理法規檢索系統之建立、書表文件影像處理、全國異動連線業務開放、以及公路監理資訊總歸戶功能之建立,開始計劃擴充現有系統設備以容納更多之車輛,駕駛人及違規等資料,順應時勢所需及配合環境變遷,確保其原高品質之資訊系統服務。 此外,為配合行政院「電子化/網路化政府推動計畫」,公路監理資訊系統規劃電子公路監理於八十七年十一月開辦網站服務,擴大便民服務範圍及延伸公路監理服務之據點。九十一年交通部配合政府推動「數位台灣挑戰2008計畫」於電子化政府項目下提出監理e網通計畫,建置新版監理服務網即「公路監理便民服務入口網站」為其中之子計畫,「公路監理便民服務入口網站」化被動服務為主動通知服務,民眾只要到入口網站,即可設定透過手機簡訊或是電子郵件收到監理業務相關通知,或設定收到換照、燃料使用費通知時提供線上申辦繳費畫面,也可設定收到定檢通知時附上民眾鄰近代檢廠的資訊等,不但延伸政府提供服務的時間與地點、拉近民眾與監理機關的距離,相關公路監理業務也都可在彈指間完成。 為提供優質便民的公路監理服務,交通部於民國99年委外辦理規劃,以設計符合資訊科技發展趨勢與業務需求導向之第3代公路監理資訊系統,並依國家發展委員會(前行政院研考會)100年7月審議意見,導入獨立驗證與確認機制,以提升資訊委外專案服務品質。 基於監理一元化作業,第3代公路監理資訊系統建置案由交通部公路局主辦,結合雲端虛擬化技術、以資源共有共享為基礎,配合服務導向架構(SOA),以標準化的業務服務型態提供,並採先建後拆方式建置,經完整的系統測試、10次全國上線演練及實境測試,順利完成新舊系統和平移轉,並於104年5月6日正式啟用。 系統簡述top
第3代公路監理資訊系統除影像資料庫保留於七區監理所外,其他採以人為本的概念,將人車資料總歸戶集中放置於臺北東七維運中心OLTP資料庫中。另為配合個人資料保護法的實施,自民國103年起即遵循國際標準導入個資保護(PIMS)、資訊安全(ISMS)及資訊服務(ITSM)管理制度,以個資保護、資訊安全為基礎,發展更多樣化之智慧服務(如APP、自助無人櫃台、路檢聯稽等)。 系統服務項目top
第3代公路監理資訊系統共有15項業務應用系統及6項創新系統,詳列如下:
系統成效 top
第3代公路監理資訊系統建置目標主要包括下列五項:
實際效益包含:
|